福祥牙醫診所-所長
學經歷
  •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
  • 美國芝加哥大學LoyoLA大學矯正碩士
  • 福祥牙醫診所 院長
  • 台灣牙醫數位學習學會 理事長
  • 台北醫學大學 牙科校友會 理事
  •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 理事
  • 中華牙醫學會 口腔衛生教育委員會 委員
  • 台北市環保局 環保義工大隊 副大隊長
  • 台北市文山區義警大隊 副大隊長
  • 台北市觀護志工協進會 副理事長
  • 國防部台北市文山區後備軍人 主任
非典型環保公益家

在長期進行社會關懷之路上,行醫40多載,堅持不退休的知名矯正專科醫師奚臺陽,堪稱是一位「非典型 (另類的) 環保公益家」。

無論是大力倡導台灣反毒教育深植校園,他不惜在首長面前以下跪展示決心;抑或是獨排眾議,淡視尊嚴地大聲疾呼: 「隨手清狗便!」 (讓台灣成為一個零狗屎、零垃圾的國家);甚至對於大眾避之不及的假釋犯,他卻樂於長期擔任「觀護志工」一職等等,奚醫師的行事風格總是那麼地與眾不同。

然而不畏、不懼、甚至不爭,還可能成為多數人眼中特異獨行的「怪咖」下,他仍執著於貫徹「捨我其誰」之大任。這份難能可貴的堅持,大約養成於奚醫師刻苦的年少時代

人生第一程

奚臺陽醫師出生在1950年高雄的一個小康家庭裡,父親畢業於上海工專,為一名車床技師,母親則專事在家照管他們5位兄弟姊妹。

後來奚家遠遷至台北,父親也如願在天母開設當地第一家修理廠,那段時日,回想起來,應是全家人曾共同擁有的一段短暫的幸福。不久,由於經營不善、虧損連連,連母親的婚戒都被典當掉後,終於無奈再度舉家搬遷,此次他們遷移至草山 (今陽明山) 上蝸居。

奚醫師回憶道,那是一戶草頂泥牆僅10餘坪的平房,住了他們一家7口。當颱風來臨前,擔心茅草蓋的屋頂會被吹跑,母親總是烙了幾片餅,便帶著全家往防空洞裡避災。

身為長子的奚臺陽,眼見家道中落,平日除了努力協助母親養雞養鴨、種菜植樹外,也因深知家中條件不足,常自發性地留校讀書,甚至在學校關門後,他還轉移陣地,在街道上就著昏暗路燈繼續學習,直到深夜12點才回家。

為了多掙些收入,在奚臺陽高二時,父親選擇遠赴硫磺島擔任技工。一年後,原本合約到期必須返回台灣,但父親卻臨時決定再往美國發展。

未久,奚家長子苦讀有成,順利考上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就讀。而在海外辛苦打工的父親,期許改善家中經濟環境,則按月寄回200元美金支票,母親就拿到衡陽路的銀樓,換取些許台幣現金度日。

遺憾的是,父親這一去,人在美國,送返家鄉的卻是一罈骨灰! 抵美工作4年多,不足50歲之齡,父親即因肝癌病逝異鄉。

「我父親在美國就是一位外勞,後來我到美國去,走在街上,當看到一些整路挖水溝的工人時,很自然地,就會想起我的父親。」

「外勞都是辛苦人,所以我對外勞的態度總是特別好;若遇到病患是外勞時,我也自然地對他們多些同理心、同情心。希望幫他們治療好牙痛、蛀牙,至少要把那顆牙齒保住,減少再犯痛的機會。」

言談間,奚醫師主動展示一把父親親手製作的「鎮店之刀」,薄如蟬翼的錘煉工法,令人讚嘆。父親的形象,如同百鍊之金,煉金如鍊心,長存於他心中。

圓滿勝利組

敬重父親勇敢闖盪、堅韌扛責的精神;感念母親不怨無悔、敦實良善之性情。

驟失家庭樑柱後的日子,奚臺陽收起悲傷,不作他想,拒絕停滯;惟有奮發自強、力爭上游,在牙醫界闖出一片天、實踐社會關懷,才是對父母之恩的不二回報。

「如果沒有國民義務教育,我現在應該就在路邊擦皮鞋!」

奚臺陽深知「迎向挑戰、克服困難,提升自我」將是每日的必修課;但他更從未忘記,這一路走來,無論識或不識諸多貴人的善心協助,方是造就他得以成功的基石。

感恩回饋、投身公益、發願助人,早在他心中逐步醞釀發酵開來。

1978年,奚醫師座落在台北市文山區的「福祥牙醫診所」正式開業。在這裡,他積累了牙科專業的技術和名聲,也是在這裡,遇到未來人生伴侶─王麗雁牙醫師。夫妻倆協力共同在牙科領域中發展,並培養出兩位知書達禮的女兒,人生路上,他已然成為人人稱羨的圓滿勝利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