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鴻明醫師 2023/06/01
我們居住的地球因溫室效應等因素,球體溫度愈來越高,專家說若無法控制升溫的現象,再高個6度C,即地球冰融之日,更是人類末日。
人是恆溫動物,在正常情況下,我們不管喝冰水吹冷氣,身體都將會維持在溫度範圍內,然而,人體的體溫卻是越來越低,據研究平均少了0.4℃。以前在醫院量測患者體溫,通常都是在37℃左右,現在則是36℃,甚至低至35℃也很常見。筆者本身也是有同樣的體溫降低情況,或許以前年輕代謝好,用腋溫、耳溫、額溫或掃描臉部溫度都有37℃,現在則是36℃,差異已經無法忽視,值得探究。
醫學教科書上都教我們,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7℃,為什麼會有下降現象? 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會是甚麼?
體溫是否可以成為健康代表性指標?
37℃體溫是適合『粒腺體』發揮最大作用的工作溫度,身為恆溫動物的人類,我們的『粒腺體』努力工作,就是希望維持熱血彭湃的體能。
人體溫度下降,不是單一現象,而是整體的。2020年1月1日,美國史丹福大學感染科醫師 Dr. Julie Parsonnet等發表了一項科研結論。發現自19世紀以來,成年人的平均體溫,在200年間,下降了0.4℃。
早在1851年,德國Carl Wunderlich 醫師收集了25,000 個病人的腋溫,平均為37℃,這個數據一直放在教科書上。1870年生理學家Dr. C.Bernard 也通過對人體體溫的實驗證明,發現人的體溫在外界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,依舊相對穩定。界定人是恆溫動物。
化學教科書教導化學反應的篇章,若溫度增加1℃,反應速率也約增加10%。如在生物體外的酵素。(?)
人體溫升高1℃,免疫能力就會提升。至於提升多少%或是多少倍?
實在無法具體量化。
在動物界蝙蝠的體溫是40℃,大家知道蝙蝠生活在陰暗的樹洞或山洞裡,潮濕不見天日,牠們的免疫力極強,百毒不侵,與癌症絕緣,可以說是一個生物界的完勝者。牠神奇的能力也被穿鑿附會成不死的吸血鬼,或是動漫中神出鬼沒擁有絕頂智慧與力量的蝙蝠俠,我相信大概是人類嚮往擁有牠的超能力吧!
因溫度高,比較適合『有氧呼吸』,促進復原〔巨噬細胞2(M2) 較M1更優勢復原力強〕,也不易得癌症。基本上所謂有氧呼吸,就是把葡萄糖當成燃料,呼吸(低溫控制的燃燒) 掉了,剩下水(H2O)和二氧化碳(CO2)。
體溫過低有甚麼壞處呢?
中醫、日本和醫等有數千年歷史的醫學,一直強調溫度對人體的重要性,如果您是一直手腳冰冷的人要注意了。溫度過低會造成 :
- 新陳代謝緩慢。
- 血液循環緩慢,則氧氣供應量不足,廢物排出不順利,因而累積在體內,影響健康至鉅。
- 免疫系統變差。人體免疫系統是個相當耗能的系統,沒有物質與能量補給,很難發揮正常功能,讓一些壞分子得以逃脫在體內搗蛋。
為何現代人體溫越來越低?
根據研究人體的平均體溫200年來,已經平均下降0.4℃,當然有人遠遠超過這個數字。為何現代人的以溫愈來愈低呢? 推測原因是
- 缺乏勞動與運動,肌肉是人體最大的發熱系統,缺乏勞動與運動讓現在人的肌肉明顯不足。肌少症情況普遍。
- 空調,現在人無所不在的空調,讓人體的體溫調節中心不敏感,也就是說人慢慢失去調節體溫維持恆溫的能力。
- 壓力大,皮質醇分泌過量,使肌肉流失,肌肉本身是可以產生熱的。
體溫過低是個被忽略的全球性問題,因應體溫過低,要多運動、優質營養,促進肌肉生成。
對於忙碌的現代人,可以利用高效率光熱儀等來提升體溫,促進血液循環,可以獲得許多健康上的助益。例如:
- 可以增加免疫力,正氣足,對抗病原,甚至抗癌都可能有幫助。
- 增進血液循環速率,加速紅血球釋放氧氣,攜走體內廢棄物的速度與效能。
- 核心深層排汗,不是表面汗腺的排汗,而是深層核心溫度提升,逼迫體內細胞嘔吐一般,把細胞內的毒素排出來。可以利用檢驗汗液中排出的重金屬、自由基而被證實。
- 減重,體脂量、內臟脂肪的減少。
- 身心紓壓放鬆。
- 氣色變好。
- 增加一氧化氮NO 量,身體健康可以預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