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溫低於平均值就糟了!
**量體重前先量體溫!36.5~37℃ 最好!
「現代人每天要先測量的,不是體重而是體溫。」
我經常對患者這麼說。因為體溫的變化,尤其是體溫偏低。 常會和很多疾病產生關聯。
我們的體溫在36.5~37℃時,是身體機能運作最良好的時候。身體機能好就代表健康、免疫力也旺盛。然而,當體溫降至 36.4~35.5℃之間時,就會感到身體好像到處都不太對勁。我們 先看看不同的體溫,身體會呈現什麼狀態:
36.5°C–身體健康、免疫力也旺盛。
36.0°C –身體會藉由發抖來增加熱能。
35.5°C–這個狀態若一直持續,會造成排泄機能降低、自律神經失調、過敏症狀出現。
35.0°C–癌細胞最容易增生的體溫。
34.0℃–溺水的人被救起來時,生命垂危的體溫。
33.0°C–冬天山難,凍死之前開始產生幻覺時的體溫。
30.0°C–意識消失。
29.0℃–瞳孔放大。
27.0℃以下–屍體的溫度。
通常體溫每上升1℃,脈搏次數約增加10次,生病發燒時,感覺到脈搏加快的經歷,相信大家都曾有過。
相反地,假設脈搏次數增加,但體溫卻下降的情況會如何?用圖表來想像會比較容易了解。我們想像一條代表脈搏次數上升的直線,和一條代表體溫下降的直線,在某一點交叉;在德文中,這一點稱為死亡交叉點 (Toten Kreuz),代表那個人「確定死亡」。由此可見對生命而言,體溫是多麼地重要。
「體寒」正是生病的原因!
當我們的體溫在36.5℃時,不但身體健康,免疫力也很旺盛,但是一降到35.5℃,排泄機能就會下降或出現自律神經失調、過敏等症狀。若降到35℃,癌細胞就會開始增生,這就是低體溫也就是「體寒」,對我們身體所引起的諸多「不好的症狀」。
簡單來說,體溫過低會造成手腳冰冷、浮腫、肥胖、過敏、 膠原病、高膽固醇血症、生理不順、生理痛、慢性疲勞症候群,以及肺炎、支氣管炎、肝炎等傳染病,也是痛風、糖尿病等疾病的原因。
體寒甚至會引發癌症!
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會被叫做「紅囡仔」1?
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嬰兒,紅血球較多、體溫也高,身體表面紅通通的,所以嬰兒被叫做「紅囡仔」。當年紀增長,白頭髮開始變多,罹患白內障或皮膚出現白斑等,當身上的「白」愈來愈醒目,也就是離大限之日愈來愈接近的時刻。
就像雪是白色一樣,「白」是寒冷的色系。就像將水放進冷凍庫會變成冰一樣,地球上的生物在寒冷的地方手會凍僵,遇冷會變硬。
人的身體也是相同的。嬰兒因為體溫高所以皮膚和身體都很柔軟,年紀一大,皮膚開始變粗糙,舉止動作也變得不靈活,全身較僵硬。
其中的原因是體溫變低了。體溫一低,皮膚、肌肉、骨頭都變硬,內臟也無法倖免。因為動作變得生硬,內臟也隨之變硬,所以動脈硬化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,都是和「硬、阻塞」相關 的疾病。
癌症也不例外。癌症的「癌」字,部首是「疒(病部)」當中的「喦」則是岩石的意思。可以說癌症就是「硬化的疾病」。
注1:日語的嬰兒寫作「赤ち」,「赤」是紅色的意思,和台語中稱呼嬰兒為「紅囡仔」意義上有類似之處。
的確,不管是乳癌、皮膚癌,或是直接可以觸診得知的淋巴腺癌,患部都會逐漸變得堅硬。
為什麼心臟和脾臟不會罹患癌症?!
罹患癌症的主因之一是「體寒」,從頭到腳都有得癌症的可能,唯獨沒聽過「心臟癌」和「脾臟癌」,這是為什麼呢?24小時沒休息一直在工作的心臟,是發出熱量最多的器官。人類的心臟重量大約只有體重的0.5%左右而已,但是心臟所製造散發出的熱量,卻占了全身製造的「體熱」的11%。
脾臟位於胃部左後方,重約10公克,主要負責製造淋巴細胞、單核細胞(巨噬細胞)等白血球;另一功能則是儲存紅血球,所以是偏紅色,而且溫度較高的器官。
從這一點來看,推論可能心臟和脾臟因為處在體內溫度較高的地方,所以不會產生和「寒涼」有關係的癌症。
相反的,容易致癌的器官如:胃、大腸、食道、子宮、卵巢、肺等所謂「管腔器官」,因為細胞長在外圍,內部都是中空,整體而言都是屬於溫度較低的器官。
另外,像口部、肛門等,更常接觸比體溫還低的外界,因此溫度也更低得多。日本因癌症的死亡人數,1975年是13萬6千人,之後,雖然治療癌症的種種方法包括手術、放射線療法、化學療法、免疫療法等都有極大的進步,但癌症的死亡人數仍然急遽攀升。2001年 已超過30萬人。
為什麼日本的癌症死亡人數會這麼多?答案就是「日本人的體溫年年下降」
溫熱療法擊退癌症!
癌細胞「怕熱」這一點,可以由流行病學及許多相關文章當中證實。
較早是在1866年,德國的醫學博士發表的研究論文當中指出:「有患者因為丹毒 (由產膿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或粘膜炎症。「丹」是紅色的意思。)或肺炎等感染症而引起持續高燒,因而治癒了癌症。」
1900年代初期,紐約紀念醫院整形外科醫生的許多論文中也指出:「無法動手術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,在感染了丹毒的38人當中有20人痊癒。」此外,從鏈球菌等提取混合毒素給312位無法進行手術的癌症患者投藥,患者因發燒而痊癒的病例有134例。
日本的國立預防衛生研究所(現在的國立感染症研究所)在1978年也發表以下實驗結果:「由人體取出的子宮癌細胞,分別給予 32~43℃ 的溫度變化後,和正常細胞相比,癌細胞在39.6℃以上的情況下於10天左右全數死亡,正常細胞則不受影響。」


體溫低於平均值就糟了!